金安区孙岗镇位于六安市东南部,地处江淮分水岭脊背地带,距六安市区30公里,是金安区建制镇之一。近年来,该镇紧紧围绕“工业重镇、农业大镇、旅游强镇、宜居美镇”的发展主线,扎实推进产业转型升级,创新企业服务模式,铸工业平台,兴特色农业,舞动“双翼”跑出发展“加速度”,镇域经济实现新突破、新飞跃,加快实现由全区工业镇向全市工业强镇、由农业大镇向全市新农村建设先进镇的跨越。
工业:攻坚“高大上”
在经济新常态下,如何实现工业经济稳增长?有一组数据直观反映该镇工业经济发展蒸蒸日上。
2017年,孙岗镇固定资产投资2.5亿元,占全年任务的116.7%,同比增长8.7%,工业固定资产投资1.8亿元,占全年任务的109.6%,同比增长0.9%,工业总产值15.82亿元,占全年任务的105.5%,同比增长0.2%。平台建设再上新台阶。
今年上半年,全镇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累计总产值23636.8万元,完成全年任务的50.3%,同比增长22.6%;全镇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完成18999万元,完成全年任务的70.4%,同比增长0.3%;工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全年任务的105.6%,同比增长68.7%;全镇财政收入累计完成2516万元,占年初预算的95.1%。工业经济指标的平稳增长,反映了孙岗镇工业企业后劲强壮、工业发展潜力巨大、工业效益前景广阔。
六安市龙兴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是六安市“五十强”、安徽省“铸造企业五十强”、“安徽省机电行业100强”之一。也是孙岗镇最大“草根”工业企业。该公司利用自身铸造和机械加工的规模优势,立足江淮汽车市场,紧紧抓住金安区被列为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的机遇,充分发挥企业是安徽省“861”行动计划实施单位的优势作用,为江淮系列汽车变速器壳体等配件铸造和加工,是“江汽集团”铸件生产基地。产品除为江淮汽车定点配套外,还远销到长春一汽,湖北二汽以及江苏、浙江、江西、重庆、上海等地市,部分产品作为主要部件随整机出口。从去年开始,该公司在政府的支持、引导下,加大投入,夯实发展基础,陆续上马的铸造消失模生产线及其环保配套设施,实施“调转促”行动计划,完善汽车零部件产业园的建设,加快铸造产业转型升级步伐,彻底改变传统的铸造生产和机械加工方式,被誉为当代铸造行业绿色革命的消失模生产线,引领铸造行业的先进潮流。
由龙兴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坐镇”,孙岗镇党委、政府攻坚“高大上”,“以企引企、以商招商”,以现有大型骨干企业为轴心,支持和鼓励其主动牵线上下游合作伙伴以及关联配套企业来孙岗投资,逐步形成产业集群,打造工业“一轮明月”。
2017年招商引资完成3.6亿元,占全年任务181%,同比增长22%。今年新收储土地250亩,截至6月底,该镇落实招商引资项目到位资金2.1190亿元,已完成镇招商引资目标任务的88.3%,同比增长13.5%。新引进安徽恒达机械制造有限公司、安徽振国铁艺有限公司、大唐服饰有限公司、金安温氏畜牧有限公司,改扩建六安市新腾飞陶瓷建筑有限公司。同时依托龙兴汽车传统产业,积极引导企业综合运用新技术、新工艺、新装备和新的发展模式,开展自主创新、产品研发、品牌创建和管理升级,突出主业、做优产品,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
优化环境“引商”,主动出击“招商”,强化服务“安商”。该镇通过建立健全管理体制机制,加强功能区干部队伍建设,增强干部服务企业意识,以“高素质、高效率、重服务”为工作宗旨,实行项目专班负责制,政府全程当好“保姆”,时刻了解掌握企业的生产经营状况和发展动向,急企业之所急,忧企业之所忧,切实为企业排除困难,千方百计帮助企业协调矛盾、克服难题。并积极鼓励现有企业促进其形态由“生产车间”向“企业总部”战略性转变,进一步拓宽企业发展空间,推动企业延伸生产链、升级产品技术,实现企业长期提质增效。企业每次扩大规模,政府都有专班跟进、专班服务,项目办一个成一个。江汽集团压铸分公司压铸、壳盖、锻造“三个中心”项目今年1-7月实现固定资产投资7201万元(商、乘变加工设备资产转入2269万元,新投资已到位4932万元),预计8-12月将到位1941万元,合计约9142万元。
孙岗镇党委书记杨君说:“省道六舒三路、县道二黄路、椿石路、椿大路穿境而过,孙岗镇充分发挥六舒路和合六南通道的基础设施引导作用和交通区位优势,以承接江汽集团汽车零部件配套生产为目标,集聚了国内外重点汽车配套企业,积极推进汽车零部件产业集群镇建设;同时全面布局了工业园区的路桥、管网工程、土地收储及公租房等基础设施工程。在镇东区位建设以哲思曼尔和陌上秋服饰为依托的服装轻纺加工基地,逐步建成产值规模大、带动作用强、辐射范围广的轻纺产业基地,吸引各类加工企业的入住和集聚,让中小型的服装加工企业也能共享我们的发展成果。”
农业:深耕“转型升级”
孙岗镇在工业上主导产业集群,同时不放松农业产业提质升级。按照“绿色化、优质化、特色化、品牌化”的发展路径,坚持市场导向和种植结构“调优、调高、调特”的原则,大力发展新兴农产业。“全镇实施农业现代化推进工程,集中力量打造富硒米、8424西瓜、油桃、油茶、瓜蒌等集群产业,推动农业产业升级。目前,部分农民种植的富硒米、西瓜、油桃、油茶、瓜蒌等作物亩效益超千元,甚至上万元。”镇党委副书记方正说。
据方正介绍,近年来,孙岗镇依托科技支撑传统农业转型升级绿色发展,深入落实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发挥涉水涉地资金整合试点作用,加大高产创建力度,推动低产变中产、中产变高产、高产变超产,着力提升农业综合产能。同时,建立健全镇、村技术推广服务机构,推行深松深耕、秸秆还田等措施,不断改良土壤,提高土地产出率,蹚出农业绿色崛起的新路子。一方面,利用合作社先进的种植技术,开展规模化、集约化种植,增加农户和村收入;同时,将增加的收入用于补贴群众发展养殖业,并将节约出的劳动力转入粮食企业化平台,进一步壮大经营、品牌建设和社会化服务等方面的力量。
创办于2008年的孤堰兴农农业土地股份制合作社,经过十年的摸索,逐步发展成为集水稻、小麦、8424西瓜、蔬菜种植、农机服务、粮食烘干、加工为一体的综合性农民专业合作社。该合作社现有耕地3960亩,其中2006亩为农民带田入股,其余为流转土地。带田入股,就是农民将自己的土地经营权折算成股份参加合作社,土地由合作社统一种植、统一经营管理。合作社不付租金,年终核算效益,给社员按股份分红。形象地说,就是土地变股权,农民当股东,有地不种地,收益靠分红。从流转到入股,最大的改变莫过于农民能享受到产业增值收益,而不是仅拿地租,合作社效益好了,农户可以多得多拿,大大超过土地流转和土地承包租金。“农民土地入股后有效促进了合作社的规范化建设,入社农民获得了更多的土地增值效益,有利于规模化、标准化生产,降低成本,提高产品质量;对没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和传统小农户,通过土地入股有利于实现产业带动、精准脱贫。”方正说。
以孤堰兴农股份制农业合作社为示范,该镇大力推广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育,构建以龙头企业为核心、农民合作社为纽带、专业大户为基础的新型农业经营组织联盟,确保优质土地资源向主导产业集中,依托兴龙农业合作社和金安脆桃基地,镇党委、政府重点扶持一批龙头企业、合作社,带动主导产业进一步发展,利用好农副产品深加工区将产品加工转换,提高农副产品附加值。
按照“把水留住、把树种上、把路修通、把结构调优、促进农民增收”的思路,以因地制宜、群众自愿、政府扶持的原则,采取宜果则果、宜林则林的基本模式,投入3000万元,着力推动“二十里岭上风光”特色农业产业带和现代特色农业观光园建设,使之成为金安区江淮分水岭农业综合开发的核心区、示范区和先行区,把江淮分水岭建设成为特色产业果岭、休闲观光果岭、生态养生果岭、区域经济果岭、增收致富果岭。并强化农产品质量管理,从生产地域、技术标准到市场入口实行严格的管理控制,同时加大品牌的宣传拓展力度,重视和做好营销,宣传推介孙岗8424西瓜、富硒米,打造成绿色、生态、无污染、无公害的健康农产品,打响有机品牌,进一步提高品牌的知名度和美誉度,提高农产品市场竞争力。
为了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该镇统筹推进休闲农业、观光农业、体验农业深度融合发展,利用昭庆景区发展休闲观光农业,利用江淮分水岭地势发展油茶等高效农业,利用思古潭丰富的河水资源发展水产养殖、优质稻米等绿色农业,探索推出“吃农家饭、住农家屋、干农家活、享农家乐”特色旅游模式,开发多元功能,加快现代农业发展,提升休闲观光农业活力,打造“春天看桃花、夏天吃西瓜、秋天摘葡萄、冬天赏茶花”的四季旅游观光路线。
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现代农业生产有了厚重的积淀,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农田水利设施配套完善,尤其重要。近年,孙岗镇投入巨量资金,实施孙范路升级改造工程,统筹实施好农村公路网通工程和危桥改造,完成30公里畅通工程建设,整治塘口60个,新修渠坝4条3.5公里,泵站9个,水闸2个,大力开展农村电网改造,加快自来水管网延伸进度,不断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加强土地管理,科学划定永久性基本农田,实施好思古潭、新桥等村近万亩高标准农田及土地整治项目,1000亩新增耕地和土地增减挂项目全面开工,确保全镇耕地面积占补平衡,努力实现有增无减,在保护耕地“红线”不动摇的前提下,加快农业现代化步伐,提升农产品品牌、农业新品种等现代农业的核心竞争力。